山居的聲音之六_南庄蓬萊村

山居的聲音之六

~人生的第三階段要活得精彩(續山居的聲音之五~割草篇

 范 振 乾  撰 112/2023.11.25   

        回山居定居前,筆者即已決定將人生第三階段定位為「耕山打林」(gang` san` daˇna 客諺,開墾荒地,整理田地)且已堅持實踐不懈迄今(附圖1~2)。近10年來,路人甲或來訪親友,在山居現場看到我的工作內容和成果,社交群組上的朋友看了我分享的工作照片後,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上一句:「一把年紀了,不必這麼認真、拼命,偶而動動就好,勞動之事不必認真。」過去,至多笑笑,不願多做說明或辯駁。但近月來,我會用一句話簡單回應他們:「人生的第三階段要活得精彩。」(附圖3)01圖1 山居的聲音之六

一、什麼是人生的第三階段

筆者把人生分成三個階段,出生到30歲是第一階段,31歲至65歲為第二階段,66歲以後為第三階段。簡單的說,第一個階段是:出生後的前30年,生活內容是「打底工程」。除了少數特例之外,多數人在此階段最重要的是接受6年的啟蒙識字義務教育。其後是初(國)高中、大學,或研究所的進一步深造。扼要的說就是,學習如何觀察思考、明辨是非、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還有,男生為社會為國家盡一份2-3年義務的服兵役(此處暫不討論義務役縮短為夏令營式的4個月制度及募兵制。)

其中,男生的服兵役曾經是我國社會非常重要的「社會教育」階段。早先時節,女孩交男友、父母選女婿或企業進用新人,最重要的觀察指標之一是,男生服兵役了沒有,甚至是什麼兵種或軍種。後來因有少數倖進者運用法律漏洞或所學專業知識,特別是法律及醫學知識,免除服兵役之辛苦,這些未服役的人又以此驕其同儕。這種不公平現象造成社會越來越多人走後門,搞關係,使得原本相當公平的兵役制度逐漸變質。在當局領導無能、部分不明是非的學者及輿論慫恿之下,極具社會教育意義的兵役制度被破壞殆盡,也使得長年為國家社會付出生命、自由、及時間的軍人在社會上幾乎毫無地位,社會及國家為此付出極慘重的代價,且將無解。02圖2 山居的聲音之六

第二階段是,31歲至屆齡退休的65歲,在前階段打好的底部基礎上,全力在人生舞台上「拼鬥」,直至退下舞台為止。這期間多數人已利用其第一階段所學進入公私機構工作,在社會階層制的制約下,一步步往上奮進。同期間,多數人男婚女嫁,成立家庭,試著擔負更大的責任,這包括生命的繼往開來,從己身所出的生養兒女,傳宗接代;及多數人認可接受的,回饋己身所從出的父母,用以穩定社會秩序。

在本文裡使用第二階段一詞,純粹是為了論述便利,而非意謂可以和前面第一階段在時間上一刀切。例如少數人在30歲以後,繼續在國內外研究所深造,取得博士學位,他們多以教學研究為職志。究實地說,人生第二階段的發展,部分靠實力,部分靠機遇,實力與機遇的比例沒有定數。再者,即使是機器,正常運轉35年,大概率都已磨損。何況血肉之軀,被喜怒哀樂伴隨日常生活及工作的人,拼鬥35年,多數人的心智及力氣大都已經耗盡了。這階段在階層制的制約下,社會基本上已形成菁英及普羅大眾兩階。或稱領導者及被領導者,命令者及服從者。因此,絕大多數人的第二階段人生,只能用一句俗話來說:「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愛拼才會贏」只是勵志的一句話。03圖3 山居的聲音之六

第三階段是65歲以後至不能呼吸為止。這時間的長短個別人士的差異甚大。雖有平均壽命的說法,但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並不能反映人生的真實狀態。例如,我國人最新的平均壽命接近80歲,但國人「平均臥床時間」約為8年(註,薛秀蓮,〈活不好也死不了!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躺床8年〉,警政時報,2023年6月5日,https://www.tcpttw.com/life/2023/06/05/57543/)。不妨比較的是,北歐人士的臨終前平均躺床約2週。所以吾人之第三階段人生要怎麼過是一個值得細細討論的問題。

試想,多數人的人生的第一階段,在父母、親人的支持協助下,忙著打底準備工程,可以說是「接受階段」;接受足夠多之後的第二階段始能全力為自己、家人、社會、國家打拼,此乃「付出階段」。基本上第一、二階段都不得閒,甚至可說沒有做自己喜歡中意之事的自由。到了人生第三階段,理論上及實務上,多數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及內容,應該好好的為自己而活了問題是,如何掌握自己的第三階段人生,好好為自己而活,活得精彩。以下試者扼要說明。04圖4 山居的聲音之六

二、人生的第三階段要活得精彩

怎麼樣的生活可以說是「活得精彩」?筆者瞭解這是有相當成分的主觀判斷在內,不容易有一個人人皆認可的客觀數據或標準。多年來,在同學的社交群組裡筆者一直鼓吹一個概念:每天都要去健康銀行報到並存款,其具體目標就是個人的起居飲食能夠「自理」,可以不必依賴、煩勞包括配偶及子女在內的其他人,甚至還能照顧配偶及親人。這要分幾層來討論。

首先,與筆者同一世代的人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嬰兒潮世代,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階段的人生正值大戰結束,台灣已被殖民者日本淘空,又遭受美國綿密轟炸破壞,整個社會經濟貧困破敗至極。戰後幾乎台灣每個家庭家都是「三級貧戶」,幸在國民政府全力領導經濟發展,墊基教育,培育人才之下,台灣社會得以逐漸穩定走向繁榮。這個嬰兒潮世代的人,就是現在已退休之人,他們不論居住城鄉,都經歷過極度貧困,必須堅毅忍耐,全力打拼,才能有機會溫飽。不論從事士農工商哪一行業,他們的人格特質有一共通點~延宕滿足。

更重要的是,這一世代的人深受傳統儒家教化影響,因此視回報父母長輩養育之恩為理所當然;養兒育女,繁衍後代也被視為自然之舉。這一世代的人盡心盡力培育下一代子女,期望他們成龍成鳳。未必期望子女回報,但總是希望他們過得比自己這一代幸福美滿。05圖5 山居的聲音之六

然而,更深刻的變化是,二次大戰結束迄今的78年間,世界上除了個別地區有戰爭外,其他地區大致上是和平的,幾乎都經歷飛快跳躍式的變化。我國也是如此。然而,因受冷戰時期的國際客觀條件制約,在「中心vs衛星」框架下,身處「衛星」地位的台灣,其命運受到的境外勢力衝擊,十分深遠。

更具體的說,處於「衛星」地位的台灣,年輕世代在互聯網及智慧型手機出現後,他們的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中的「價值觀」變化極大。家庭和親情的關係又因「少子化趨勢」的不可逆轉,使得戰後嬰兒潮這一世代的人經歷了人類發展史上變化最激烈快速的時代,甚至這一世代的人普遍認為自己是「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依筆者和同一世代者往來互動的經驗,深深感受到當前這一世代普遍的焦慮、無奈、與無助,他們內心的挫折實在深刻。而這些感受正是本篇「山居的聲音之六~人生的第三階段要活得精彩」寫作的初衷,吾人千萬要學著不再掛念著子女了,「兒孫自有兒孫福」,顧好自己,讓他們去吧。千萬不要指點兒媳照顧或教育其子女的任何方式,否則自尋煩惱。嬰兒潮世代的兒孫輩已被現有學校及社會教育成個人主義者,他們對「傳宗接代」及「養兒防老」兩種支撐傳統家庭和親情關係的價值觀非常淡薄,甚至是鄙視的。

在前述的焦慮、無奈、與無助之下的挫折使得進入人生第三階段以後的嬰兒潮世代的生活態度有極大的轉折。依筆者的觀察,多數人的態度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已盡,該為自己設想,善待自己」了。從社交媒體上(特別是台灣中年以上使用最普遍的line)看到的現象是,多數人的選擇是「吃喝玩樂」,把前述延宕的滿足盡快全部「報復式」的實現。其中有許多人還自嘲這種選擇是「混吃等死」。也有人選擇「樂齡活動」或「終身學習」,或三者兼顧。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只有自己能為此選擇負責,只有自己能承擔這種選擇的結果,別人是愛莫能助,無能為力的。而且任何一種選擇必須能帶來健康及快樂,這才是真正的「為自己設想,善待自己」。否則都會拖累別人,而應了前述「臨終前平均躺床8年」的魔咒。而身心的健康則是「自理生活」的前提及必要條件。06山居的聲音之六

其次,筆者認為,前述各種選擇,都必須量入為出,審慎管理日常開支。控制支出,才可能節省資金,使花費不超過預算,且有餘錢可以應對突發狀況或醫療支出。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許多針對年長者的暴利投資手法,及購買具有神奇保健效果之食品的詐騙資訊,許多年長者在「輸人不輸陣」的心理下,甚至掏出「棺材本」,一頭栽進去,這是社會新聞中常有的報導。古諺所云「老而戒之在得」,其實拿到這裡解釋也很適合。

三、身心健康是第三階段生活過得精彩的首要條件

本文一開始,筆者便提到退休之初,即已決定將人生第三階段定位為「耕山打林」,開墾荒地,整理先人留下的田地,且已堅持實踐不懈迄今。這項決定其實還有兩個補強因素:

其一是,10年前,屆退之前半年,好奇的參加針對即將退休者的心理建設研討會。名額100人,筆者報名時正好是第100號。進入會場後,依序坐在階梯式座位最後一排最裡面的位置。沒想到這座位可以清楚的看到前面各排人士的表現,這樣的畫面為我帶來很大的震撼。參加者的職業以公教警為主,基本上都達屆退年齡。研討會一天8小時下來,台上講者多為中壯年者,他們雖然口沫橫飛,但筆者只記得一段話。略謂:「許多退休者在退休後都會興致勃勃地回到鄉下故居或買塊地,想要作個農夫,種種蔬菜水果,鍛鍊身體。但非正式的統計,這些返鄉或買地想過田園生活者,1年後仍能留下來沒離開者,不到5%。2年後不到1%。能堅持3年以上者,極少。」這段內容自然引起出席者的熱烈議論。

筆者推想前述結果的成因是屆退之前已經「固化」的身心狀態不容易調適到做為農夫所需要的水平(附圖4~5),而這和他(她)是否來自農家無關。此一研討會給筆者的另一個震撼是,與會者年齡與自己相仿,但很多人說話時有氣沒力,行動不再利索,甚至不少柱杖者,目睹這些現象對筆者是很大的警惕。

其二是,先父在70歲因工作手指受傷後才肯北上和筆者一起生活之前,獨自一人住在山區老家,完成桂竹園斜坡下方地界處近一百公尺長,最高達四公尺的石駁(sak`bo 即駁坎)。他只用簡單的粗鐵棒、鋤頭、三齒鋤、大鐵鎚、竹竿及木棍,竟能將竹園內重達數百斤,甚至上噸的大石頭,聚集起來,牢固的堆砌出長長高高的整齊美觀的石駁,把槓桿原理發揮到極致,實在了不起。我們做為子女的人暱稱它為「萬里長城」並引以為傲為榮。(附圖6)直到最近住在山居附近的南庄鱒魚養殖場的高榮富老闆還提起此事,不斷豎起大拇指對我說:「你爸爸實在聰明、厲害、能幹、堅毅,一個人可以做出那麼了不起的巨大工程。」除非大地震,筆者堅信,這「萬里長城」不會崩塌損毀。先父完成的這項奇蹟,和他未曾上學卻自修苦讀,將《三國演義》、《西遊記》、《東周列國誌》、《隋唐演義》、《薛仁貴征東》等熟讀,還能在農忙換工休息時間,講幾段給換工的村人聽,這叫做「講傳仔」(gongˇchonˇei  說書)。不只如此,先父在84歲辭世時還正在書桌前用日曆紙的背面用原子筆工工整整地練習硬體字,他先前也用毛筆字抄寫整本的《范氏家譜》,這樣的生活,算是精彩的了。總的來說,先父的身心是健康的,才能過著精彩的晚年生活。

前述屆退之前參加的「退休者心理建設研討會」與先父獨力完成的竹園內「萬里長城」石駁,加上硬筆字、「講傳仔」、毛筆手抄家譜等等都說明一件事,身心健康才能使人生第三階段的活得精彩。(未完待續)何來美專訪

【請點閱何來美專欄】退休山居生活專訪(點擊連結閱讀)

何來美專欄/范振乾回歸南庄山林 關心老少照護與教育(點擊連結閱讀)

悼念苗栗縣南庄國小劉正男老師112.12.09

《 悼念故鄉苗栗南庄國小劉正男老師 》

             父親生平略歷  (女兒 啟聖/佳音)敬撰於 2023.12.09 

        我的父親劉正男於主後1937年11月27日出生於苗栗南庄,2023年11月20日於家中安息主懷 家人隨侍於側,享年86歲。父親畢業於苗栗南庄國小、竹南國中、新竹師範、台北師專、文化大學,任南庄國小教職15年後,参加考試改任公職,於考選部服務至研究委員退休。20231209 留正男老師紀念文集

父親在家排行老大,有6位弟弟及2位妹妹,從小在外祖父及父母帶領下,認真追求聖經真理,奠定敬虔基督信仰,並遵循而行。父親熱愛求知,喜歡思考,勤於讀書,尤其對於化學有深厚興趣,並保有優異成績,後因祖父突遭橫逆,棄公從商,又被倒債而背重債,父親考量家庭經濟及弟妹眾多,選擇公費的新竹師範就讀,以減輕家庭重擔,並分擔家計,照顧弟妹。民國46年師範畢業後,任教於家鄉南庄國小,擔任老師期間,即執行愛的教育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鼓勵代替責罰,教導學生自動自發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並重視學生四育均衡發展,因此雖當时家境貧窮背負重債,仍慷慨解囊,自費提供學生文具用品、運動器材等等所需,在任教期間許多被他教導過的學生,至今仍對父親感念不已。

在任公職期間,克盡職守,提携後進,提出許多重要建議並經採納,嘉惠參加國考的考生。父親於民國56年與一同任教於南庄國小的母親陳愛鈴結婚,婚後育有四女,從小重视我們的基督信仰及品格發展,常常耳提面命要我們做個有愛心對社會有益,榮神益人的人。在父親諄諄教誨下,我們都擁有正當職業,長女啟聖為公務員,次女佳音為教會師母,三女昊宜及四女佳新都為小學老師,並在教會持續聚會,熱心服事。

父親事母至孝,從小祖母與我們同住,對於祖母孝順敬重,其祖母晚年,每日盡心照顧飲食起居,祖母以106歲無病無痛於睡夢中安詳逝世,除了上帝恩典祝福,與父親的全心照顧,應有密切相關。作為大哥,對於弟妹及后輩,一直關懷備至,晚年每日清晨為家族成員提名祝福禱告,他曾數次高興的告訴我們雖已年紀老邁,但家族成員64人的名字他都記得,足見父親真誠認真有毅力的做事態度,在父親的帶領下家族成員,個個感情深厚,相親相愛,和諧關懷。

父親愛神敬神,每日早晨起床必先靈修讀經,他最喜歡提的就是聖經彌迦書第六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及成為一個感恩的人,他的一生也都遵此而行,為人正直,待人真誠忠信,謙卑慷慨,對於教會、困苦及有需的團體機構,總是默默金錢支持。

父親生活規律,早睡早起,身體一向不差,10年前罹患攝護腺癌,但信仰堅定,相信主的帶領,最後在神的恩典下未做治療而癒。近年因年紀已大,開始有些老化病痛現象,直至今年8月因為拔牙流血不止就醫,經醫生抽血檢查發現血小板異常低下,住院詳細檢查後被診斷為急性骨髓白血病,他一如既往,堅強鎮定,告訴我們他對他的一生非常感恩,沒有遗憾,自己親自簽下放棄急救聲明書,並採安寧治療方式。11月初第2次住院後,身體衰退快速,在已無法言語中仍奮力表達「要回家」,我們尊重他的遗願於11月18日带他自院返家,在家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於11月20日晚上安息主懷,與他所愛的家人在天國相聚。A002 256724

親愛的父親,謝謝您一生為家庭及家族的辛勞付出,您留下許多令人賞的風範,是我們做為女兒的榮耀及學習的榜様,在您的一生中,我們也看到神恩手的引導與扶持,我們永遠愛您!懷念您!

歡迎來客家公園觀賞客家大戲_112.11.18/19

01 437752

02 437754

001 438095

002 438101

003 438087

004 438083

005 438421

《讀者短評》

上圖,是台北市客委會所舉辦,2023收冬慶活動照。下圖,是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所寫的書。張文亮216183

個人相信兩者都立意良善,目的都在顯揚客家。但從視覺的表現上,可能都會把客家<往回頭推>,個人擔心對於客家的認同並沒有太大助益。我個人一向對於以客家為主題的各項活動、聚會、展覽、會議……等等,認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把客家的勤奮、吃苦、担硬,轉化成為<財過>(可憐)。把客家越推越回頭,失去對年輕客家族群的吸引力和認同感。最近以來,我也在思考,是不是客家人種田種久啦,鄉間待久了,還一直停留在<老客家>的時代,出不了藝術,出不了文學,出不了更廣濶眼界的人才嗎?

答案,當然不是這樣的。

台灣這二、三十年的大專院校,或是幾所著名的職校,都開了非常非常多的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等相關課程,造就的人才太多太多了。但,何以呈現在客家視覺、視角的表現上,卻遠遠落後於時代?我們用到、發掘藝術和設計人才了嗎?拿到標案的公司,對<現代客家>瞭解嗎?主事者,具備有一定的人文,和些許美學素養嗎?謹提供各位深思。( 讀者:鍾達榮112.11.20 )

賀友會蘆洲區客家傳統文化協會大會圓滿成功1121111

mde
新北市「蘆洲區客家傳統文化協會」第8屆第3次會員大會,於112年11月11日(星期六)假蘆洲海霸王餐廳熱鬧登場,席開25桌冠蓋雲集互動熱絡,行禮如儀召開會員大會後,並以現代歌舞、日本歌舞及傳統山歌助興,將會場歡樂氣氛帶到最高潮。蘆洲客家傳統文化協會係由本會何理事長的千金_陳宥安里長擔任第八屆理事長,本會循例派員前往祝賀交流學習,滿載而歸賓主盡歡。

002 合照

003 蘆洲大會01

山居的聲音之五 (南庄蓬萊)

 山居的聲音之五~割草篇      112.9.25 范振乾 撰

(續〈山居的聲音 之四〉,《南庄人》96期,2023.6,pp6~7)

       在山居所在「耕山打林」( gang` san` daˇna,指在山林之間開墾荒地,或整理先人留下但已荒廢的田地 ) 是筆者設定的人生第三階段生活的全部,也可以說筆者的山居生活就是「勞動的生活」。因此除了需要維持健壯的身體、積極主動的意願、堅定的意志力、及自律能力之外,還需要許多工具支持配合。而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山居生活順利與否不僅與各種工具之有無、能否有效操作工具有關,且與工具妥善率高低關係密切,需能自行用有限的工具做初步修理,必要時還能用替代零件使其功能正常。若把山居勞動生活比做一部交響曲,那麼各種工具的運用便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確切的說,良善的山居勞動生活是各種工具綜合運用的有機體,除了前文曾提過的三齒鋤是墾地挖溝、掘移石塊、種樹移樹、開闢菜園必不可少的工具之外,搬運泥土石塊及竹木物品所需的獨輪及雙輪搬運車、手動絞鏈機也不可或缺。還有背負式及手推式、自走式割草機、電動震碎機、鏈鋸、修籬笆機、切斷機、手持砂輪機,及大小鐵鎚、各種粗細鋸齒長短鋸片、大小長短刀具、、、等各種重要工具,不一而足。

一、山居生活幾乎就是割草的日子

眾多工具之中首先要談的是割草機,因為生活環境是否舒適安全及美觀,和周遭的雜草長短茂密與否關係密切。為了避免雜草過長,以致囥山豬(kongˇsan`zhu` 形容野草叢生且長,容得下山豬藏匿其中,客家諺語還有「囥老虎」一詞),所以必須定期修剪雜草,也可避免蛇哥(sa go` 泛指蛇類,長蟲)出沒,威脅居住安全。圖 1.

最初,在平坦的草坪上割草時,筆者使用手推式汽油引擎動力割草機,但用了10餘年後,深感推動重達30餘公斤的機器實在費力。全部的草坪剪下來,衣褲全濕,並不輕鬆(圖1)。因此2年多前改用自走式割草機,省力多了,效率也高了。但這兩種割草機割不到草坪周邊、轉角及接近花木的雜草,所以必須搭配背負式汽油引擎動力割草機,用高速轉動輪盤上的牛筋繩甩斷草坪周邊、轉角及接近花木的雜草。但前述三種割草機有一共同點,就是有高分貝噪音,標準作業手冊都要求操作割草機時需戴上耳罩,以免聽力受損。穿上圍裙,免得草屑撲滿全身。戴上護目鏡,防止眼睛受草屑飛入受傷(圖2)。當然,長統雨鞋是不可少的裝備,以避長蟲。圖 2.

背負式割草機若是添加二行程機油者,不僅噪音就在耳後,油煙味也難聞,背部引擎散熱更難消受,絕不輕鬆。而且不論是用牛筋繩或金屬刀片,背負式割草機的危險性甚高,因為牛筋繩或金屬刀片在高速旋轉下,擊中石塊或竹木枝條,都可能會造成傷害。在野外獨自工作而被高速轉動刀片割成重傷,甚至流血致死者也時有所聞。若在斜坡或林地割草時,尤其危險。但因它的重量只有7-10公斤,比較方便,故它是山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割草工具。或許有人會說何不使用重量輕、聲音小的充電式割草機,答案是目前市面的這類產品尚無成熟可用者。現有產品不只充電時間長(如8-10小時),使用時間短(0.5小時),效率尤差,筆者購買使用過兩種品牌,它們和廣告宣傳的功效相差甚遠,最後閒置一旁。

由於割草是庭院或園子不可稍怠的工作,庭院或園子的面積越大,割草頻率越高,在台灣春夏秋三季高溫多雨,約每3-4週割一次草,冬天可6-8週割一次草。庭院草修剪完,果園菜園及茶園又要割草了。這些地方割完草,又要回過頭來割庭院的草了。毫不誇張的說,山居生活幾乎就是割草的日子。所以山居生活中聽到左鄰右舍傳來最多的聲音除了狗吠聲之外,便是割草機的聲音了。

二、鄉下人煙稀少,雜草叢生,野生動物易有藏身之所

此外,現在的山居生活也面臨山豬、山羌、及猴群肆無忌憚的滋擾,曾有許多朋友問到,為何現在那麼多野生動物出現在住處周圍,危害農作,牠們不怕人嗎?最確實的答案是,現在鄉下人煙稀少,到處雜草叢生,這些野生動物容易找到藏身之所。縱使割草聲不絕於耳,但終究僅限於庭院或果園菜園,範圍有限。這和筆者兒少時期居住在鄉下時的印象:「到處都整理的乾乾淨淨,每一塊地都充分利用,沒有荒煙蔓草」,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現在週休二日有許多外來遊人或露營客,但他們活動範圍有限,至多在營區或路邊。前述三種野生動物,特別是猴群,基本上不怕人了,就在道路兩旁或果園遊走,真傷腦筋。何況許多露營客或外來遊人喜歡對牠們餵食,或留下食物給牠們,使得這些動物更加猖狂。例如,連蓬萊村人氣較多的街區附近、國小校園都常有猴群足跡。若任其繼續下去,很可能會出現印度住宅區被牠們佔據的現象。圖3.

還有一件令筆者困擾的事就是:因割草機使用頻率高,所以即便是對大廠品牌的設計品質也有些意見。例如,油箱口傾斜不平,加油時必須墊平;加油口的濾網容易斷裂損壞,有些甚至沒有加油濾網;發動引擎的拉繩與彈簧片容易散開故障;轉速控制器容易移位,無法精確操作,必須自行改裝。手推式或自走式割草機的草屑出口及收集袋設計更是不符實際需要(圖3),風門及油門的控制桿的設計不符實際操作需求,為了方便使用,筆者必須自行改裝或拆除,這就是妥善率的問題。實在地說,這些年來割草機的使用經驗,真懷疑像這樣子經常需要使用者自行改裝才能方便操作的產品怎能宣傳是台灣精品?其他許多生活上必須要的工具也有甚多類似情形,難以在此一一贅述。

三、草要留多長,什麼時段割草 

順便一提的是,割草時要割到離地面多少公分才是正確的割法?筆者開始使用割草機的前幾個月,割草後至多留下2公分左右,幾乎可以清楚的看到地面泥土了,這便成了路人甲的說話題材了。路人甲說:「你這樣的割法既耗油又浪費時間,誰會請你去幫忙割草?幹不了活的。」他的說法是:「對以受雇幫他人割草為業者而言,雜草割那麼短,同一面積需要多花更多時間,使用更多的汽油,雇主需支付較多工資,受雇者以後受雇的機會少些。」這種說法可能為真。但若是剪自己園子的雜草為什麼不可以剪的乾淨些。但請教路人甲雜草割完後要留下多長比較合理,他也無法回答一個數字,只說:「雇主不挑剔就好了。」當然,路人甲的說法是從受雇者的角度出發的經驗談。依筆者長期的觀察,多數的受雇者的確是以「看得過去」為標準,不會「囥山豬」就好。多數的雇主也未必瞭解要割到多短才適當,一樣是以不會「囥山豬」為標準,有割過就好。

我曾特別去觀察村裡割草工作接不完的兩位先生的工作成果,其中一位章先生總算給了一個似乎有理的答案。他說:「娘婆(ngiong po 客語,俗稱芒花)之類(圖4),其桿有節點,盡量剪短些,否則其節點很快又生新筍。留越長,新的枝葉長的越多越快。娘婆以外的雜草沒有節點,可以留得稍微長些,至於多長,雇主看得過去,不挑剔就好。」圖4.

其實,割草工作要面對的包括機器噪音及汽油煙味污染、長蟲及毒蜂威脅、工作地點是平地或斜坡難行之處。此外,還有天氣的考驗:落水天無法工作,寒冬則可。但炎夏溽暑確實難熬,衫褲必然內外全濕。像這樣辛苦的工作一天的工資為何?目前行情是,若受雇者自備機器、油料,日薪在新台幣兩千五百至三千元之間。依個人經驗,實際上不比工廠鍋爐邊工作輕鬆。

至於一日之中哪個時段割草較佳?多數人為了避開烈日,割草工作選擇清晨至11點及下午一點半至5點。正常情況下,背負式割草機加滿一次油可劈草2小時左右。筆者個人為了避免雜草上露水過濕,或前一夜落水,草濕地濘,都在上午9點以後持續工作兩節,也就是中間再加一次油,前後持續工作約4小時。午休後,也是以中間加一次油為限。加油時間同時是喝水時間及機器暫停休息時間。

四、雞鴨鵝陪伴割草是件愉快的事

割草時有雞鴨鵝陪伴,是一件賞心悅目很愉快的事。牠們各自覓食的俐落程度,和牠們長的肥瘦有正相關的關係。這些頭牲精得很,每回筆者割草機引擎發動後,聽力特好的鵝寶寶和雞隻會帶頭過來,視力超強的鴨鴨便會跟著靠過來。這些頭牲自動地各自從不同地方先後靠過來覓食(圖5),為什麼?因為割草時,原來的長草或粗草變成牠們容易進食的草屑,此其一。割草機的聲音及攪動把藏在草叢裡的各種昆蟲如蟋蟀、蚱蜢、紡織娘、蚯蚓、毛毛蟲等全部都趕出來了,此其二。素食者鵝寶寶專注於搶食草屑,但雞鴨則不同。看到這些頭牲精準的捕捉那些跳開或飛走的昆蟲時,不得不佩服牠們的眼力真好。雞的視力比較差,牠們捕捉昆蟲的精準度不如鴨類,且有夜盲症,臨暗仔(lim amˇei天黑時分)或天色稍暗或便急著離開,回雞寮棲息。圖 5.

但匈牙利白鴨、紅面番鴨、及蛋鴨則不同了,從小便知「鴨子聽雷」是比喻鴨類的聽力較差,甚至響雷公了牠們都無動於衷,就實際生活所見,鴨子確實如此。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可看到鴨子兩眼銳利有神,不時地東張西望,鴨頭和鴨脖子上下左右擺動,檢視周遭環境對牠是否安全或有得覓食。因此鴨子常會觀察鵝寶寶和雞隻的動向而有所回應。 

五、為什麼不用除草劑 

和割草一事密切相關的話題,也是路人甲常對筆者說的事,為什麼不用除草劑,把野草徹底根除,一了百了。筆者認為這事千萬使不得,除草劑毒性極強,灑過之處,幾乎寸草不生,藥效持續很久,一片黃褐色,綠意全消,連視覺上都難以接受。更別說無毒友善環境的指標動物如蛙類、螢火蟲及蜻蜓,全都不存了。多數的草類連草根一起壞死,根系較深較大生命力較頑強者,數月之後,原地慢慢會長出新綠嫩芽。這期間,的確少了割草麻煩,但劑過之處,眾生不存,不再有小昆蟲繃跳亂飛,小動物也不復存。筆者看過野鳥誤食被除草劑毒死的昆蟲或蛙類,結果野鳥自己也賠了一條小命。只要沾上它,蛇鼠也難逃一死。

的確,有些人圖方便,以免蛇鼠之害,常在住家四周噴上除草劑,固然野草少了,自己也不好過,因為無法再赤腳踏青接地氣了,還可能聞到小動物屍體的腐臭味道,甚至病菌四散,帶來無法想像之惡。 圖 6.                                                

另一個時常和割草(或拔草)一事連在一起的話題是,如果菜園裡的蔬菜能像野草一樣生命力超強,長得快又好,該多好。因為稍微懈怠下來,沒去拔草或割草,整理菜園,或沒用抑草席遮蓋地面,很快地,所有蔬菜都會被野草蓋過淹沒,慘不忍睹。野草之中生命力特強的是咸豐草(圖6)。除非連根拔除,否則依筆者記錄,它一年至少開花6次,每次剪完後,迅速長出嫩枝。沒多久,又遍地開花了。這種花的花粉甚多,是台灣全島養蜂人家的最愛蜜源植物。至今,還沒看過有哪一種蔬菜的生命力在天然條件下可以和野草一較高下的。即使命最賤,生長速度最快的蔬菜~「韭菜」也難與競爭(圖7)。圖 7.

筆者個人的理解,蔬菜是被馴化的野草,先民從狩獵至農業、游牧社會,不論是神農嚐百草治病的故事,或食野草充飢,在不斷試誤過程中,雖然可能誤食而付出代價,但千百年來,總有些是成功的,便將這些成功的、可食無害的野草不斷培養改善精進,控制其生長條件、產期及產量,用以餵飽人類生存的需要,這應該就是現行蔬菜的演進過程,但在馴化的過程,這些蔬菜的野性消失了,生命力也不再頑強了,稍微疏忽,便無法存活。至今仍有在試誤中的例子,例如「龍葵」,可做蔬菜,但尚不能像蕃茄或高麗菜一樣放心食用。 

山居的聲音「之一」至「之三」,談的是物理的聲音,如施工機具聲、汽車聲、狗吠聲、蟲鳴鳥叫聲…等,從「之四」開始,逐漸轉向心內的聲音,如路人甲的想法,本篇「之五」起,開始討論相關現象背後的觀點,試著用深入淺出方式說明。譬如說,筆者定義自己的人生第三階段生活的全部就是山居生活,山居生活就是「耕山打林」的勞動生活,並將「之五」內容集中(focus)在山居生活幾乎就是「割草」的日子,並延伸到許多相關話題,使「割草」議題更為周延。(未完待續…..) 

圖1.即便是使用自走式割草機,也會全身濕透。

圖2.背負式割草機運轉時十分危險,需裝備齊全。

圖3.自走式割草機的出口導板、草屑袋等  設計不實用,拆下擱置。 

圖4.娘婆有節,要割得短些。

圖5.割草時鴨群自動靠過來捕食昆蟲草屑 。

圖6.生命力超強的咸豐草,割完後又迅速繁殖開花。

圖7.蔬菜中繁殖最快的韭菜也難與咸豐草相比。

祝賀友會新北客家薪傳協會大會圓滿成功_112.10.28

左起

sdr

左起:陳鼎彩 莊旭賢 溫葉安菊 李瑞齡 林玉信 何月霞 張樹德 戴福運 林子良  客家局林素琴局長 林盛清

新北市土城區周晉平區長 范正義 賴耀宗 新北市客委會彭萬達主委 (未入鏡:蕭鴻鈞 陳彩麗 曾圓鎂 )

sdr
由本會蕭鴻鈞常務理事所領導擔任理事長的薪傳協會,於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中午假土城海霸王餐廳,召開第8屆第3次會員大會暨客家文化才藝展演活動,冠蓋雲集席開25桌互動氣氛熱烈。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今1014起為期三天歡迎蒞臨

20231014 新北義民祭01

000 P新埔義民爺02

000 P新埔義民爺01

000 P新北客家園區01

《本會何理事長率蘆洲區客家傳統文化協會共襄盛舉》112年10月14日於新北市民廣場

義民文化Yimin  Culture

祭祀「義民爺」是臺灣客家人特有的本土客家信仰,義民祭更是臺灣客家人每年最重要祭典盛事,義民廟也成為客家最虔誠的信仰中心,全台各地的客家人更由新埔枋寮的義民廟分火至各地,各地客家庄紛纷興建「義民廟」並辦理祀典活動,故 『義民』、『褒忠』已成為客家人的象徵,而客家人也常自稱是義民爺的子孫。時至今日義民祭已成為重大祭典之一

活動特色Characteristics

新北市是客家鄉親安身立命的新故鄉,而客家義民爺文化祭,除展現客家對義民爺的崇拜奉祝外,也是懷念故鄉、緬懷先民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邁入第26年的義民文化祭,活動前的重頭戲就是迎接義民爺,新北市客屬鄉親代表們南下新竹新埔枋寮義民廟,恭迎義民爺北上,浩浩蕩蕩地引領義民爺神駕至新北市民廣場,為市民朋友祈福。

實體活動包含恭迎義民爺、安座大典、酬神戲、社團成果展演、三獻吉禮、創意神豬靜態展、挑擔奉飯踩街,新北客家創意積木活動、主角就是我-COSPLAY客家裝扮踩街活動、義民爺祭祝大典、恭送義民爺圓滿謝座等,另外還有青創市集,誠摯邀請各界朋友一同來感受最具特色、創新的客家文化盛典。